12月28日,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杨颉出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本科期末教学工作会议,并为与会人员带来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精彩讲座,详细阐释对创新的理解、对高质量教学的认识以及上海市高教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创新人才培养:三新一高的基石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同时提到: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
二、产业界对创新的认识
创新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从产业界的理解来看,创新有七大路径:1.注意到别人都没有关注的事是最容易利用、成本最低的创新机会。2.如果发现事物明明从逻辑上、道理上可行,但实际结果却行不通,此时就可能产生创新。3.主动解决社会需求,寻找现有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就可以发现创新。4.及时察觉到行业和市场变化,蕴藏着大量创新机会。5.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组合、就业情况、受教育状况、收入情况等方面,都会带来创新机会。6.意料之外的成功和失败能引起认知上的变化,也可能产生创新。7.新知识的发展与应用,然而因为新知识创新往往需要诸多因素的融合,在所有创新来源中,这个路径所需时间最长。
三、重新理解高质量教学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首先要有高质量的培养方案,大学教育人才培养已经从传统的教育质量观逐渐向新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在新的教育质量观中蕴含着教育增值的理念。教育公平的极致是高质量教学,大学教育给学生带来哪些变化,带来何种收获和提高,对未来生涯发展带来何种影响是考量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增值包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即树立“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学习过程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让学生讲比听老师讲更重要,试错学习比模仿学习更重要,知识迁移比知识再现更重要。杨处长提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四个阶段为“轻车熟路、深入浅出、余音绕梁、醍醐灌顶”。
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探索教育增值的方法,尝试以重新设计优秀的标准、重新设计教育综合改革、重新设计教学行动计划等手段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已卓有成效。
四、上海高教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一顶一的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试,在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适配度”上先行先试,大力推动育人模式改革,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微专业微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常务副校长徐飞代表学校感谢市教委长期以来对上财教学工作的指导支持,他指出本次专题讲座振聋发聩、高屋建瓴,为我校本科教学建设一流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经验指导,上海财经大学将继续在教育部和市教委的指导下,持续构建以“立体课程、多元培养、沉浸体验、能力生成”为特征的“43”拔尖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全球化竞争的拔尖卓越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