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学校召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初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常务副校长徐飞,各学院(部)主管教学副院长及教务秘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图书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老师出席。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江晓东主持。
会上,教务处副处长钱淑萍通报了期初教学运行与学籍管理的相关工作。本学期课程按照常规教学模式,采取线下教学方式。同时,各学院(部)须做好线下线上教学切换的工作预案,任课教师须提前做好切换线上教学的准备,以确保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无缝衔接”。据统计,本学期学校共为本科生开设601门、1499门次课程,其中,线下教学1396门次,占93.12%,线上教学85门次,占5.67%,线上线下混合教学18门次,占1.2%。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开学第一周的教学巡视工作、新生英语分级考试工作、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本学期选课工作、期初缓补考工作以及学业预警工作等也都有序地开展。同时,钱淑萍副处长着重介绍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并就首次开展的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202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选拔工作、2022年上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细致布置。
针对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本科生评教、2022届本科毕业生调研情况,教务处副处长曹晓霞向与会人员进行了通报。本次评教范围包括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本科课程 1427 门次(其中外教课程32门次),全校共有6183名本科生参加了该活动,评教回收率97.85%,本次评教新增课程选用的教材或教学资料相关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教务处将继续跟踪分析评教数据,不断研究优化评教方案。学校对2022届本科毕业生开展了满意度问卷调查,获取有效填报问卷1985份,占毕业生总数的99.9%,毕业生们对任课老师注重育人、学术环境及学习氛围、教学形式等10项指标给予了优良评价,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开放通宵自习室等方面向母校提出了建议。最后,曹晓霞副处长对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专家推荐、新学期听课要求进行了说明。
江晓东副处长针对专业与课程建设工作、通识教育工作进行了通报。他指出,在7月上海市教委公布的2022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中,我校6门课程获批立项,其中,在线课程2门、线下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门。“双万计划”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国家和市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上海市级教学类项目申报、校级优秀教材奖申报等工作已陆续启动,希望各学院提前做好申报准备。随后他表示,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方案》,学校已于2020年启动了课程思政全覆盖工作,并完成了800多门课程思政覆盖,后续学校将对2022年新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做一个补充建设。通识教育的相关工作也有序开展,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试点项目,参与的课程有《法学经典与法律制度》、《人文经典导引》、《全球经济史中的中国发展:经典导读》,并以“9.28孔子诞辰日”、《品味经典》系列图书征稿与出版等为契机,持续推进通识经典阅读工作。
彭曦副主任通报了今年我校本科招生的总体情况。学校于8月底完成了2022年各类专项及统招录取工作,随着新生报到入学,新一轮的招生工作又拉开了序幕。学校将以生源基地为抓手,动员职能部门充实招生宣传团队,切实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发挥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招生口径、调整专业计划,提升学生志愿满足率。开展各项特殊类型、专项招生,公平公正做好学生选拔。
随后,教育技术中心刘弘书记介绍了本学期学校在线上教学方面提供的各类保障措施。目前,学校一教、二教、三教均开通了“空中课堂”,通过“空中课堂”,可以将教师在线下上课的授课内容实时传送到因疫情防控不能按时到校的学生面前。同时,教育技术中心以企业微信作为授课前端,以BB系统和Canvas作为后端,建设了两大教学平台,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徐飞常务副校长对本次期初本科教学工作会进行总结讲话。他首先介绍了于暑期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22年年会暨“科创融合”高峰论坛、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等会议情况,分享了参会心得与感想。同时,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要继续打磨我校通识精品课程,加强跨学科、跨区域的融合;要求每位教师随时做好切换在线教学的准备,确保教学的平稳有序,不断不乱;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极其严肃,要求学院认真对待,关注重点人群,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实现本科毕业论文及各类教学文档的电子化、数字化;进一步加强教材管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打造精品课程方面的作用;认真对待学生评教,对拼盘课程加强统筹;经典阅读应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图丨文 毛佳韵